English

乔石委员长的讲话

1998-02-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春节刚过,今天又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节———元宵节。在这喜庆团圆的节日里,能够有机会同港区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欢聚一堂,我感到格外亲切和十分高兴。请允许我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并以我和我夫人的名义,向各位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达!

3月5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将完成历史使命,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将开始履行职责。在这里,我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在过去5年任期内为履行代表职责付出辛勤劳动和作出可贵贡献的港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对新当选的港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表示热烈的祝贺!

各位代表: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并且保持繁荣稳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贯彻执行的结果,是特区政府卓有成效地工作和600多万香港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仍将长时期地、毫不动摇地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邓小平强调指出,香港在1997年回到祖国以后五十年政策不变,包括我们写的基本法,至少要管五十年,五十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香港的地位不变,对香港的政策不变,对澳门的政策也不变,对台湾的政策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五十年也不变。这些话,是我们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决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这样奋斗下去,就一定能够保持香港的繁荣,促进香港的发展,也一定能够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香港问题的顺利解决,是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紧密联系的;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也将同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是历史的潮流、时代的要求,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深入人心。中国只有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建设,才能兴盛起来,才能实现现代化。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和坚定信念。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对我国的建设事业相当有利,我们将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衷心希望各位代表和广大香港同胞继续关心支持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全国人民一道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各位代表:

依法治国,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我们要努力加强法制建设,用完备的法制保障整个社会有秩序地前进。必须树立和维护宪法与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在香港问题上,尤其要不折不扣地认真按基本法办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不符合法律的习惯和做法都必须坚决纠正,任何违犯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坚决追究。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地、坚决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整个国家,包括香港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同时还有更多的任务有待我们去完成,其中有些还是很艰巨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发展民主首要的是切实坚持、不断巩固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得到人民拥护的。我们一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努力为人民群众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创造条件、开辟途径;坚决维护人大代表的权利,十分尊重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

各位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肩负着国家立法、监督等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责任是很重大的。当然,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没有监督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职责,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港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不负人民的重托,依法认真履行职责,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和保持繁荣稳定、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你们的工作,国家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们相信,新当选的港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一定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依照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等法律规定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为祖国的富强昌盛、为香港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为大家履行代表职责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谢谢大家。

(新华社香港2月1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